泉州市德化县是全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,全县超60%的陶瓷产品销往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,自营出口总额中,美国市场占比高达35.37%。“美国加征关税,不少企业受到较大影响,个别企业的影响达30%以上。”德化县工信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说,德化陶瓷出口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瞄准全球开拓新兴市场
4月23日,德化县组织100多家陶瓷企业参加第137届广交会,借力“中国第一展”多层次、多维度展现“世界瓷都”实力,抢抓全球市场。4月27日,德化还将组织50多家陶瓷企业参加2025年春季香港礼品展。

第137届广交会上,外国客商在德化陶瓷企业展区挑选陶瓷产品。 郑智得 摄
“广交会是我们拓展新客户的重要渠道,早在2、3月份就开始筹备参展事宜。”德化县鑫美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曾美春说,公司生产的陶瓷花盆主要销往美国,这段时间,对美国的业务放缓,无疑带来了一定的困扰。希望在本届广交会中结识更多‘一带一路’国家和地区采购商,助力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。作为广交会的“老面孔”,这次他们携带近百款产品,全方位展现公司自主创新设计能力。
德化县36家企业在广交会集中布展,展位面积达1500平方米,整合宣传推广区域公共品牌——“中国白·德化瓷”。今年来,已组织52家次企业先后6次赴德国、日本等参加展会。
顺美、佳旺达、信良等多家德化陶瓷出口型企业负责人表示,尽管受美国高关税的影响,但是企业对海外市场的拓展力度在不断加大。顺美集团总经理郑鹏飞说,今年会积极利用各类国内、国际展会活动,开拓新兴市场,降低对美国单一市场的依赖。在产品策略上,加大研发投入,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,增加产品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,提升品牌与价值链。
“陶瓷产业是德化的关键产业,我县积极组织陶瓷产业和文化展览推介活动,开拓‘一带一路’、RCEP 等新市场,发展跨境电商,推动优品出海。”德化县代县长吴志朴表示,今年来,德化持续举办“中国白 德化瓷”国际巡展,利用海外44个“中国白 德化瓷”推广展示中心和7个海外仓,实施品牌战略,促进产业融合发展,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文化消费模式,提升德化白瓷的国际影响力。

3月27日,“凝脂之光 雕塑之美——中国德化白瓷日本京都展”在京都文化博物馆举办。
助力陶瓷 “优品出海”
海关数据显示,2025年一季度,德化自营出口总值8.5亿元,同比增长8.9%。“总的来看,欧洲市场需求提升带动陶瓷订单增长,共建‘一带一路’国家依托RCEP红利和物流优化预计将持续推动外贸增长,新兴市场已成为陶瓷出口的重要增长点。”德化县工信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说。
据了解,为帮助陶瓷企业应对美国加征关税及复杂的国际经贸形势,德化多方宣传解读鼓励企业拓展境外市场的14条措施及应对关税的16条政策。其中,跨境金融服务的创新与发展,成为助力外贸企业拓展新兴市场的重要力量。如设立 “远期结售汇公共保证金池”,企业可享受“免保证金”汇率避险服务,帮助中小微涉外企业降低管理风险成本;实施更加便利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外汇政策,在结售汇、期权业务手续费优惠等方面实施费用减免,降低企业跨境贸易成本;税收方面,税务部门落实出口退税政策,完善出口退(免)税管理,简化流程,提高退税效率。
除了政策扶持,德化还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助力陶瓷 “优品出海”。成立泉州 “优品出海” 德化分指挥部,协同党委、政府、政协等25个成员单位,立足德化产业链、供应链特点,加快构建“海外建市场+全球参展+展厅前置”生态链,拓展生产、贸易、服务等对接场景,全链条全环节补齐外贸出口短板。
4 月份以来,德化县多次召开陶瓷出口企业座谈会、“政企同心聚合力 营商环境再升级”主题座谈会等,针对美国关税问题和推动优品出海共商对策,通过政企协同合作,全力推动陶瓷 “优品出海”。(林婉清 、郑智得)
|